汪涛:金融行业大模型AI应用的经验和误区探讨

图片

导读

 
3月12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2025大模型重塑金融格局论坛暨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第二届三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蚂蚁集团T空间举行。蚂蚁数科副总裁、金融解决方案总经理汪涛应邀发表题为《金融行业大模型AI应用的经验和误区探讨》的主题演讲。蚂蚁集团未来十年将把大模型AI作为业务发展的新基建,坚定不移地实施AI 优先战略。作为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的承载主体,蚂蚁数字科技将依托蚂蚁集团二十年沉淀的金融实践经验、方法论、架构和平台能力,全方位地协助金融客户搭建各类应用场景,助力金融客户对C端用户提供更加数智化的服务,也为内部的E端员工全面赋能,数倍地提升其营销和服务能力。
 
图片
蚂蚁数科副总裁、金融解决方案总经理 汪涛
 
速记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蚂蚁集团北京科技总部,很荣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们在金融行业大模型AI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首先,蚂蚁集团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十年发展期。第一个十年,支付宝的诞生解决了支付痛点,成为国民品牌;第二个十年,我们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如今,我们正站在第三个十年的起点,致力于将AI融入业务全链路,重塑金融业务模式。
在AI应用方面,蚂蚁集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构建了蚂蚁金融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个场景,重塑业务全链路。例如,我们打造了理财师数字分身即支小助理财数字分身,能够一键生成营销创意、文案、销售剧本和金融问答,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个性化服务,服务半径提升数倍以上和响应平均20秒能回复,客户及时安抚量提升10倍,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通过大模型技术,在对某头部上市城商行的服务中,践行下一代AI银行的理念,将银行与其客户的交互方式由传统的九宫格等图文界面变成卡片式的语音界面,实现个性化问候、主动服务、智能化问答、快速业务办理等功能,并嵌入一些高频应用的场景,不仅增加了银行APP低频应用的使用率,还补充了银行对客户其他属性的掌握,有效增强用户互动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大模型将自动识别用户需求,主动推荐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如理财产品、优惠活动等,同时提供账单管理、信用卡还款、转账等业务办理的便捷途径。 
通过我们实践发现,金融行业大模型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关注。一是缺乏大模型整体构思,技术投入与应用能力脱节;二是忽略知识库和数据建设,尤其是金融企业专属的知识库和语料库;三是盲目追求算力,而忽视了工程化能力和大小模型协同范式;四是数据隐私保护和大模型安全问题,包括幻觉问题等,这些在金融行业中尤为关键。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蚂蚁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通过大模型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模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同时,注重数据和知识库的建设,打造智能数据体系,为AI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未来,蚂蚁集团将继续深化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探索更多创新场景,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智能化发展。AI作为下一个十年的新质生产力,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谢谢大家!
图片图片

 

首页标题    联盟动态    汪涛:金融行业大模型AI应用的经验和误区探讨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