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是香港自疫情以来首次举行中央银行行长级别的大型会议,同时也标志着金管局成立30周年和国际结算银行亚太区代表办事处在香港成立25周年。
演讲嘉宾讨论及分享了中央银行及政策制定者面对的主要挑战,如持续的通胀压力和“更长时间更高利率”的经济环境、金融创新背景下货币体系的未来、过往金融危机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以及塑造经济格局的结构性变化。金融机构负责人也就亚洲金融未来发展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是次高级别会议除了标志着金管局和与国际结算银行亚太区代表办事处的成立周年,同时也印证了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以及环球央行的紧密合作关系。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这种协作精神对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结算银行总裁Agustín Carstens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见证了亚洲的卓越成就。许多亚洲央行在应对区内通胀和金融稳定风险方面也做得相对而言比较成功。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过去数十年来在建立和加强宏观金融稳定框架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国际结算银行是亚太地区各国中央银行坚定有力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协助他们推动相关工作,以及支持他们在亚洲和全球范围内的数位创新。”
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11月27日举行欢迎晚宴,为会议揭开序幕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演讲。
根据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主要就中国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业对外开放、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发表了以下观点: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谈到货币政策,潘功胜行长说,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等。“上述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10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0.3%和9.3%。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谈到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他表示,一是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取消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二是稳慎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中国A股和国债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等全球主流指数。目前,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年均增速约为30%。我们积极顺应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为直接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平稳高效运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连接内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桥梁。三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获得广泛使用。总的来看,人民币已初步具备了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为境内外主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货币选择,有利于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提供便利、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
就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他表示,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践行多边主义,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央行担当。一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是坚定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推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和代表性,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三是与全球各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他认为,香港是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高度开放的商业环境、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巨大的人才优势、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香港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还是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私人财富管理中心以及第二大对冲私募基金枢纽。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我们将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强化香港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枢纽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我们坚定支持香港的金融稳定。
声明:此公号(ID:czfida)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