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岩: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工商银行的探索实践

导读

 
2023年11月12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发展论坛”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数智融合推动金融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包含主题演讲、成果发布等环节。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高级专家刘承岩11月12日出席了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发展论坛并并发表题为“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工商银行的探索实践”的演讲。他指出工商银行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并聚焦于算力、数据、算法等相关领域加快搭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赋能体系。首先,工商银行在算力方面已经建成了可以支持千亿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集群,引入了千亿模型的算法;其次,工商银行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工商银行聚焦在网点服务、信贷业务、研发和分析等重点业务价值高,员工有感场景,加快推进和深化应用大模型。此外,工商银行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AI+卫星遥感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农作物长势分析、产量的预估、渔排以及洪涝分析、光伏工程识别等新突破。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聚焦于算力、数据、算法等相关领域加快搭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赋能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高级专家刘承岩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刘承岩:尊敬的刘委员,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人工智能在工商银行的实践》。2023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因为这一年ChatGPT的出现,把人工智能从AI1.0的小模型时代带入到了AI2.0的大模型时代。因为大模型本身可以吸收海量的数据知识,一个模型可以处理多项任务,可以大幅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因此把我们从原来的小模型时代作坊式的开发、场景化的定制,带入到现在工业化的开发、场景化调优的新时代,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时代已经到来。另外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通用技术,其实它本身有通用技术的演进规律,也就是应用的演进实际上是逐步深化的,通过点的解决方案到应用级的解决方案、再到系统级的解决方案,结合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我行按照点、线、面、体的深化应用方式,从点上应用到改变业务流程的线上应用、再到今天重塑业务模式的面上应用,逐步深化应用。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已经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和要求,鼓励营造包容审慎、分类分级监管的环境,加快推进算力、算法、数据等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发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
工商银行的人工智能应用上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探索应用阶段,我们实现了AI专项能力的突破,特别是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这些方面开始启动自主可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应用阶段,我们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结合我行数字化银行发展的要求,开始搭建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平台,实现了异构算力的融合,异构引擎的融合,搭建了面向人工智能各个领域应用的低门槛全栈流水线,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在我行的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在我行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跨越式发展阶段,今年大模型快速成长,我们在这个阶段聚焦算力、数据、算法等相关领域加快搭建基于大模型技术的人工智能平台能力。目前来讲,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算力方面已经形成了可以支持千亿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集群;在算法方面,我们引入了千亿和百亿参数的大模型;在平台能力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理解能力、生成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仿真能力,调控能力等七大能力体系。在场景应用方面,我们围绕业务价值高、员工可感这样两个维度,实现了短期重点突破应用的场景,比如对于网点服务场景,涉及我行20多万网点员工;信贷领域,涉及全行10万多员工;面向研发和分析领域,涉及我行3.5万研发和1万名数据分析人员。这就是我们短期内优先要去推进、要去深化应用的场景。另外一点,对于一个特定的场景,我们对任何一个场景都按照业务准备、业务执行、业务后评估三个方面去全流程的梳理人工智能应用的切入点,比如远程银行,按照以上方法,业务准备阶段可以支持知识运营,业务执行阶段可以提供前情摘要和知识随行,业务后评估可以提供质量评价等。在数据方面,大模型需要高质量的数据集,这里需要我们实现对于企业文本、图像、视频等数据的盘点梳理,建立面向大模型训练和微调需要的数据清洗及标注工程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面向大模型要求的数据集数据工程方法和配套的能力体系,建设了工商银行的金融行业数据集、企业数据集,目前相关数据集已经达到1T规模,为我们深入构建金融行业和企业大模型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分享下我们建设的网点助手,这里面有两点,一个是网点助手本身是面向我们行20多万员工打造的贴身助手,通过大模型实现了对于全行50多类业务制度,业务指引的吸收,它可以辅助我们基层柜员办理低频复杂业务,也可以支持获取最新制度要求,是基层网点员工业务办理的好帮手。另外一点,我们已经形快速把制度,指引等文档知识化的能力,可以实现分钟级知识构建,秒级知识查询和应答的可信溯源。这种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我们行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快速支持业务部门实现本领域的业务资产知识化,全面盘活已有企业知识资产。对于远程银行的案例,我们融合技术和业务,围绕远程银行业务全流程,梳理形成了事前知识运营,事中前情摘要,知识随行,工单编写;事后质量评估以及数据的分析工作,聚焦梳理的场景,重塑业务模式,更好的辅助客服经理提高客服效率和质量,提高客户服务能力。面向研发、数据分析人员,我们研发了研发助手和数据分析助手。目前研发助手现在也已经应用到研发一线过程当中,已经辅助研发团队编写写了140多万行代码。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正在建设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数据分析助手,帮助数据分析人员降低数据分析门槛,目前已经形成了支持分析人员编写SQL分析语句的能力。下面这个案例是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跨机构融合,我们和银联合作,通过融合两个机构的商户数据,实现了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的数据可用不可见,建立了商户准入和授信模型,推出了商户贷的产品,实现了基于商户信用的秒批秒贷产品,大幅提升了我行服务商户的能力。对于卫星技术和AI技术融合应用方面,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在在农作物长势分析、产量的预估、渔排,包括洪涝分析等方面的分析识别能力,开启了数据驱动实现“科技助农、金融惠农”的新模式,走出来一条金融科技助农的新道路。另外,我们在服务绿色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方面,我们实现了对风电、光伏,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低成本识别和进度跟踪,譬如光伏工程项目进度,光伏项目一般在西部沙漠地带,原来这些工程的进度和风险要人工现场勘测的,成本高,时效慢,现在通过卫星拍摄高质量图片,运用视觉大模型可以实现分钟级识别项目进度和风险,大幅提升了大型项目识别的时效和质量,降低了成本,让银行更高质量的服务绿色产业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为了更全面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在我行的规模化应用,我们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建立了AI统一市场,我们建设这个市场核心目的就是链接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机构实现AI全行共享共建的这样一个生态体系,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让我们行每个人都能参与到AI应用生态的共享共建中,进而实现人工智能在我行的规模化高质量应用。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会进一步加快推进我行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的建设,聚焦夯实七大能力、做强一个生态,让AI走入工行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机构,让每位员工都拥有贴身的智能助手,让每个机构都有贴身的数字员工,让数字工行更高质量地服务于金融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本文系作者在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于11月12日举行的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发展论坛“数智融合推动金融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上的主题演讲。
 
 
 

近期活动


 





 

近期活动

 

首页标题    联盟动态    刘承岩: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工商银行的探索实践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