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加强基础研究,7位院士、5个专家提了这些建议→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推进北京市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请周琪、谭天伟、江松、王华明、邵峰、聂祚仁、彭练矛等7位知名院士以及薛澜、方新、胡志坚、郑永和、郜春海等5位专家参会。院士、专家们就北京市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如何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提出了真知灼见。现摘编院士和专家们的有关发言内容,一起来了解。

 

周琪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科技要素,但要取得引领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应聚焦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有序组织协调区域内战略力量,聚焦各自的重点,通过创新政策、科技金融牵引,形成系统创新能力。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础研究需要思考和发现,不是“人海战术”能解决的,要有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组织,也要有长期稳定的支持。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建设的高精尖创新中心,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周期最长达到十年之久,目前已经在密集产出成果。
 

 

江松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组织研究过程中,要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研发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如“揭榜挂帅”等;加强组织科研力量,鼓励从0到1的基础研究;以目标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如实施过程管理,设置项目经理等。
 

 

王华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础研究应当是具体的,要脚踏实地解决当下的科技、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但十年能出成果,其实已经很幸运了。一些科研工作者一辈子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他们同样在为解决科研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邵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础研究的本质是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研究有价值的真问题,这是很难的。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研究者不能确定未来自己是否会成功,所以政府部门不宜以短期内研究上的成功对基础科研人员进行过度地激励或“惩罚”。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注意基础研究的规律和基础研究人才的成长规律,为他们创造静下来、能干事的良好环境。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从服务北京角度出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彭练矛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础研究分为好奇心驱动的纯基础研究和有目的引导的应用基础研究。以芯片技术发展为例,目前我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的范畴。因此要重视未来芯片技术发展和基础研究的关系,要做好相关战略储备技术。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卡脖子”问题根源在于基础研究薄弱。要按照基础研究的内在规律,厘清不同类型基础研究的定位,深化基础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资助方式和考评机制的改革。
 

 

方新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

 

基础研究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使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发生深刻的变革。北京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具有战略眼光,选择一批优秀的科学家领衔,并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和用人的自主权,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在机构性质、运行机制、经费支持等方面继续探索,并与地方的发展需求密切结合。
 

 

胡志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在基础研究方面,地方要与中央区分开。北京以服务发展为核心,应将战略性的定向的,或者突破未来5到10年产业发展瓶颈的应用基础研究作为重中之重。
 

 

郑永和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基础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支持。重大原始创新的不足,或许需要到基础教育对人的培养中找答案。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源头活水,而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需要教育和科技界共同承担起责任。
 

 

郜春海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需要加大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真正长期的科研保障,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编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声明:此公号(ID:czfida)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2023第十届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年会  

精彩演讲速递

 
专家观点|郭田勇:金融科技重塑中国金融业发展格局
专家观点|杨涛: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重点分析
专家观点|张志军:国际清算银行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探索
专家观点|左春:会员制系统在保险行业应用展望
专家观点|容淳铭:基于开源OPENIAC联邦管理下的数字资产

专家观点|尹振涛: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七个关键要素

专家观点|陈曙东:智能金融向善,科技伦理先行

专家观点|徐葳: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技术

专家观点|明立松:战略引领技术赋能 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引领、精准服务,打造组合金融服务模式

专家观点|杜宁:监管科技赋能金融科技伦理

专家观点|王剑:金融信创发展及实践思考

专家观点|谢杰:运营商对金融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专家观点 | 乔卫兵:Web3与文化元宇宙
专家观点 | 赵巍:信创筑基,金融争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在金融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

活动回顾

 

大赛动态|2022年“光大杯”第六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奖项公布!

联盟活动|2022金融科技“10+10”银企对接活动走进中信银行成功举办

联盟活动|2022金融科技“10+10”银企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联盟活动|2022中关村金融科技大讲堂正式开讲

大赛活动|2022“光大杯”第六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金融安全专场排名揭晓!

联盟动态|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成立

 
 

 

首页标题    产业动态    关于北京加强基础研究,7位院士、5个专家提了这些建议→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