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 北京中关村银行 做初创企业与金融市场“连接者”

 
 
 
 
 

编者按:

 

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银行机构要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但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与金融机构往往存在较大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如何破解这一断点、堵点?作为一家专注于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民营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在创立之初,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像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要想到达宽阔的彼岸、稳定发展,就需要架起连接孤岛与陆地之间的“桥梁”。然而,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仅凭“几条枪”,要想架起这座“桥梁”很难。

 

此时,初创期企业除保持高强度研发之外,最需要的就是融资,而且是不断融资。融资就像建造大桥时所需的钢筋水泥一样重要。

 

问题是,钱从何来?换句话说,谁愿意帮助初创企业连接一座“孤岛”和“陆地”?

 

位于北京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2号楼的北京中关村银行就是这样一家专门做科创型中小企业早期贷款的银行。它带着一丝根植于北京创业热土的基因和情怀,在一片略显空白的地带,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融资:落地在最关键时刻

 

“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谁都喜欢,报表干净、现金流稳定,大家都愿意去提供融资。但是,支持有潜力的、种子期的公司却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北京中关村银行副行长何存笑言,“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事。”

 

从北五环外北京中关村银行所在地起步,向南驱车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位于南五环外大兴区黄村镇创业路1号的微至航空,一家专注于货运无人机研发制造的初创企业。

 

推开微至航空的小门,一座空旷的厂房、大约1000平方米的面积一览无余。空地里堆放着机翼模具、机架等。靠近大门一角200平方米左右的“集装箱”中,两块写满公式的白板守护着一方长桌,略显拥挤,但足够几个人在此讨论。简陋的工作环境使人联想起美国硅谷著名的“车库创业”。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的采访就在这张长桌上进行。“第一次见到这么初始形态的公司。”记者和微至航空创始人徐淳打趣。

 

2020年底,微至航空注册成立。2023年,微至航空获批国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此刻,也到达了公司目前最关键的发展节点——试飞。

 

“因为我们的飞机得飞起来,下一轮投资人才会有意向,企业才能够运转下去。”徐淳告诉记者。这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

 

货运无人机的试飞并不是说说而已。场地、运输、预飞、人员保障都需要钱。但在彼时,初期股权融资融来的钱已经花在前期研发上,所剩无几。

 

当时的微至航空就像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零收入——在没有被市场检验之前是零收入;缺少抵押物——触目所及,没有像样的办公条件,没有称得上传统抵押物的资产,就有一两架还在试飞的小飞机;没报表——还没到销售阶段,现金流与财务报表没眼看。

 

投资人在观望,银行能给力吗?

 

“我们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所处阶段匹配标准化产品‘惠创贷’,3周内完成了上报、审批和放款流程,2023年3月,为微至航空提供1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首飞试验的资金问题。”何存说。

 

徐淳介绍,北京中关村银行的资金用在了最关键的时刻。之后,微至航空顺利拿到了1500万元的天使+融资。“2025年,我们将正式进入投产阶段。”徐淳说,“那时候,我们就有真正的营业收入了。”

 

对于货运无人机的庞大市场,徐淳眼里含着光。

 

不过,与一些金融机构都多少打过交道的徐淳也感慨地表示:“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最难的是深入理解我们的底层商业逻辑。”硬科技就是需要3-5年时间进行研发设计,期间是零收入,而银行就是需要怎样保障自己的贷款不坏账,这之间是有较大差距的。“中关村银行是懂我们的。”

 

像微至航空这样融资的案例还有很多,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到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核科技产业,北京中关村银行铆足劲往最早期、最稚嫩的地方扎根。

 

连接:初创企业通向金融市场之路

 

“我们做的就是最早期。在所有客户中,30%的客户,北京中关村银行是他们的首贷银行。首贷,这是最重要的,不见得金额多大,但这笔钱帮助企业建立跟金融市场连接的第一步。我们70%的客户其实是不盈利的,基本上我们做的全都是信用贷款。”何存说。

 

纯信用、无抵押、不注重报表,这些挑战传统银行底线的事,在北京中关村银行这边却是家常便饭。

 

“我们有两大主要产品,分别是‘认股权贷款’和‘惠创贷’。”何存介绍。

 

“认股权贷款”就是对企业的盈利指标没有硬性要求、无需担保,在向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同时,由企业授予银行一定金额的认股期权,通过认股权产生的或有收益来弥补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属于“投贷联动”新模式。

 

“惠创贷”(惠才计划)则是以人才为评价核心,对企业的盈利指标没有硬性要求,将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高级管理层纳入“人才综合评估模型”,以人才的学历背景、工作履历、技术能力、创业经验、知识产权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判并测算出有效的授信额度。

 

有了合适的产品,但创业公司如“过江之鲫”,如何找出最合适的那一条“鱼”?

 

“我们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一个营销团队4个人左右,兼具专业背景和金融背景,同时聘请外部专家,共同对企业进行审核。”何存介绍。该行要求业务人员再忙也不能耽误日常学习产业的时间。“有时风控还没到评委,营销人员就直接pass掉了。因为你拿来的客户首先得行。”

 

“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不同:企业早期需要股权融资的持续支持,需要我们为其链接天使基金、孵化器、VC、PE、产业投资基金等多方面的资源供给;在成长期需要帮助企业链接财务咨询、法律支持、上市辅导等机构的有效支持。”北京中关村银行创新生态合作部总经理张陆说。

 

于是在两大产品之上,北京中关村银行构造了两个生态圈。大圈是“科技金融生态圈”,即“村宝”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将银行服务过的科创企业作为“村宝”,联合产业基金、孵化器、VC、PE以及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FA等各类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服务主体作为银行的战略协同合作伙伴。

 

小圈是“场景金融生态圈”。北京中关村银行将单一的金融产品向解决方案转移,实现按需定制;强化信息化开发能力,与科技公司充分合作,将场景交易信息转化为金融数据;将金融数据转化为金融资产,通过植入金融工具解决金融需求,通过场景形成标准化的服务模式,进而形成一个个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建立起场景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通过两个“圈层”的打造,北京中关村银行在创投生态圈中的位置基本稳固了。

 

“起初我们只是闷头做,但后来发现我们做的不少客户成为行业独角兽。”张陆表示。

 

基因:具有创投血脉的银行

“科技创新是北京市最叫得响的一张名片。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创新创业者的银行,重点聚焦创客、创投、创新型企业。无论是整个业务逻辑架构,还是部门设置、人员基本配置、信贷文化等,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关注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这个理念来做的。”何存表示。

 

“在国内,我印象里与北京中关村银行类似的商业银行非常少。国外类似的就是美国硅谷银行。”某被投企业人员对记者说。

 

在前台营销方面,“我们大约有50个营销人员专门做科技金融,这50个营销人员分布在各个行业当中,很细化,有点类似于投资机构团队组织结构,跟传统商业银行不太一样。”何存介绍。

 

在后台风控方面,“有些项目,我们会看投资机构怎么来看待这个企业,很大程度上也会借鉴一些投资机构的理念。”何存说。

 

据介绍,该行还会帮助企业寻找产业投资方、场景服务方、供应链合作方,这些伙伴都可以从北京中关村银行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层”和企业进行有效“链接”。

 

经过7年耕耘,北京中关村银行累计服务2000多家北京市科创企业,为科创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90亿元,户均贷款金额1000万元左右,主要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服务过的创新企业中,初创型企业占比超过70%,90%以上的企业在获得该行支持后获得后续轮次融资支持;超过47%的企业在获得早期支持后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部分企业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成为专业赛道的“领跑者”。

本文2024年12月18日刊载于《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杜亮 杜肖锦。
· The End ·
转自:北京中关村银行

 

 

 

首页标题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 北京中关村银行 做初创企业与金融市场“连接者”
浏览量:0